Here are some Chinese articles I wrote about my realizations and experiences.

29th June 2010:

在2010年2月9日,我有了一个修行的体悟。我体悟了什么是自 性,本来面目,真我。当时我正在打坐。我有一个疑问,也很想知道,我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我很想找出答案,但也知道这不是意念或思考所能了解的。突然一切意念消失了,自性显现,了然明白,而所悟 到的是这么的清楚明了,一切疑惑也就消失无影。我自从传法后,几年前就开始有了小小的体会,但这次完全没有疑惑了。


因为这是个超越语 言文字的真理,所能用言语表达的也有限(但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跟朋友之间互动也多半都是在用英语,但是今天,我将尽量地用我浅白有限的中文表达我的体会。
我刚说到的‚自 性‛到底是在讲什么?什么是‚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


如果你把一切意 念,我执妄想都舍了,甚至把身心都完全舍了,在这时刻,难道你就完全消失而不存在了吗?难道你的身体就变成尸体了吗?不。在这时刻,空然无一物,剩下的就是不生不灭 的自性,本来面目,也就是你存在的本身。它是无形无相的,但很肯定地从无始劫就存在着,不增不减,它是超越时空,如如体不动的本体/灵性/灵知。它的本性/质地就是觉:它是了了分明的灵敏觉知, 能觉照万物,就像镜子有照万物的功能。一切所见所闻都因觉性而自然显现。有了这个存在的本身,有了觉性做依靠,身体才有活力,这都是觉性的妙用。如《达磨大师血脉论》所说: ‚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如果觉照力强,连一举一动都照得清清楚楚的话,你会感觉到连平常的动作如吃饭走路都很‚妙‛,都是觉性的妙用,这不 是平凡人从早到晚都在一面做事一面在想东想西所能理解和体会的。

我们的闻性不变, 一切意念与感受都在觉性中起落,但觉性常照不受影响。通常我们把我们的身心定为是‚我‛,而如果我们走路或动作时,好像我(身心) 在周围的环境里‚动‛。但如果在走路或跑步时有 觉照的话,你会发觉你周围的环境与景色在你本性中来去,但你(无形无相,包含一切,有如虚空似的自性)并不在动。

如果你真的见证了 ‚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的真理,会完全无疑惑,你想否认这真理都不可能,你会知道在你人生中,自性/觉性/存在的本身是你唯一不可否认的真理。一切也都是 自性的显相,如果没有自性你就不可能在这里读这篇文章。而这完全是不用思考就能肯定的。它不是一个所能用思考而达到结论/理解的东西。比如一个人样子好像很斯文,又戴很深的眼镜,所以好像是个有学问的人。这是一个用思考所达到的一个结论,但你也不能完全肯定就是事实。而见性是完全另一回事,它是不用思考,前念已过,后念不生,当下无思无念就能肯定这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真如本性而不再疑惑。

差不多一两个月 后,我又有更深的体会。从这体会中我深入地了解了自性就像大空气,大空气并不属于我的,也不属于你的,但‚我‛和‚你‛和一切有情无情的万物都从这宇宙本体/大虚空产生,也了解什么是所谓的‚天地同根, 万物同体‛。而这虚空充满着觉性,能显现一切。我也很清楚地看破了‚我相‛,‚人相‛的虚幻。原来一切都是宇宙本体的现象,连走路, 咳嗽,讲话,都不是‚我‛或‚你‛在做,而完全都是宇宙本体的自然运作,那个‚我‛是完全虚假的,而如果不舍这个‚我‛和‚我所‛的执着的话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修行就像小空气融入大空气/大宇宙,把‚小我‛舍掉,在这宇宙本体中一切运作自如,多自在。

其实并不是说完全 不生心才能修,因为如果是如此的话,那日常生活与做事时就不可以修行了。我们的念头就像云朵,我们的自性是开放的,无量无边如天空。如果保持觉照做事,心 念会随缘而生,随缘而去, 但觉照灵敏看着念头的起落与来去如云朵在天空里飘过,但天空还是一样地宁静与祥和, 还是如此的清净无染 (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天空并不拒绝云朵,云朵也不障碍了天空,一切随缘而了,不留痕迹。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觉照,不执着于念头,如果执着于‚我‛和‚我所‛的妄想,就不得解脱。而且如果执着于意识的分别 与染着也不得解脱,觉是觉照一切而无分别与染着的,所以‚ 觉‛和‚心‛要分得清 清楚楚,如果要解脱就要有‚觉‛。如果有念头但也有觉,就不是凡夫的‚ 意识心, 而是觉心。

我觉得这些体悟也 没什么,因为每个人认真修行一段时期也会有自己的体悟,而且这些体悟也不代表就解脱了。从悟起修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我的修行道路才刚刚开始。其实究竟来讲 也不需修什么,因为自性本具足,本来就如此,只需要‚持‛(保持觉照)。如果把一切统统舍掉,剩下的也就是我们本来具足的清净无染的本觉了。

14th January 2011:

在我写我上一篇文章的四个月后,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我悟到原来,见相就是见性,而没有性相的分别。我曾经在师父的文章读过‚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而这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从这我明白了我在2010年二月悟到的只是性体,虽然当时有说一切是佛性妙用,但在体和用当中还是在起分别,还不知什么是体用一如。在这阶段对觉性本体的认知只是一个'空无所有,无形无相的能觉',所以想一直守住那个空,偏向于空而产生了'空'的法执,还不知道一切法本来平等,都是佛性妙用。直到十月中当我在依一部佛经"Bahiya Sutta"/《婆酰迦经》的指示来观照又有了新的体悟。

经里记载, 婆酰迦因为受人们的恭敬与供养,所以自己生起了一个'我是不是已经成道' 的念头。一个曾经做过他亲人的天人知道婆酰迦有这一个疑问,即现身告诉婆酰迦他不只没有成道,也根本还没走入成道之道。婆酰迦问,'那么现在有谁已成道? '天人回答,在沙瓦提城有一位开悟的圣者正在传授成道之法,他就是佛陀。婆酰迦到达沙瓦提城见到佛陀时刚好佛陀在化缘。婆酰迦请求佛陀为他说法,但佛陀拒绝了他,说这不是时候。婆酰迦再三请求,说没人可知他和佛陀生命中的危险,后来佛陀答应给他开示,告诉婆酰迦: '婆酰迦!在看东西时,只有看东西;在听声音时,只有听声音;在闻、尝、触任何东西时,就只有闻、尝和触东西;在思想时,就只有思想。就因为在看东西时,只有看东西;在听声音时,只有听声音;在闻、尝、触任何东西时,就只有闻、尝和触东西;在思想时,就只有思想, 对于一切,并没有一个'你',没有一个'你'也就没有一个'你'在那里,没有一个'你'在那里也就没有一个'你'在这里或那里或中间。这就是痛苦的结束。'听到这短短一句话,婆酰迦当场就解脱了。不幸的,婆酰迦当天就被牛撞死了。佛陀弟子问佛陀婆酰迦已投生哪一道,佛陀回答: '婆酰迦有智慧。他根据佛法修持,而没有以关于佛法的问题来打扰我。婆酰迦已经完全解脱了。'

而我在依佛陀在《婆酰迦经》给婆酰迦的指示来观照一切时(当时我是在动中修), 我体悟到 — 看见山河大地时,并没有一个能觉者和所觉的对立,能所的分别是完全不存在的, 能觉就是所觉! 觉性并不是一个'无形无相的能觉', 觉性就是所见所闻: 在听声音时只有声音但没有听者,在观看景色时只有景色但没有观者, 在思想时只有思想但没有思想者。而因为没有能所,就没有距离,因为没有一个立场('我'对'外景'的分别)来生起分别或衡量距离 — 宇宙就是自性,没有一个立场也就没有时空的限制。看到山河大地,没有一个‚我在身体里面看着外面的景色‛的感觉 — 身体也是一个虚幻的假相 — 身心脱落,能所双亡,完全没有内外之分,山河大地就是法身,整个宇宙就是一片大光明,无内外,无中边,无方所。见相就是见性 — 但没有一个‚能见者‛和‚所见之境‛。虽然身心脱落,能所双亡,但一切平凡的生活处事还是同样地继续, 只是没有一个‚行者‛在做,也没有一个‚觉者‛在看,但一切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切来去随缘自显。一切所见所闻不即不离当下就是佛性妙用,念头也是如此,有如海上的波浪或多或少,波浪的本质还是水,不必去掉波浪来找水(水比喻一切法的法性和质地就是空性,觉性)。所以修行不在于有念或无念,而是对于这个念头有没有迷惑,如此修持就没有产生动静的差距。

有很多人以为‚无我‛是一种修行的成就,比如修法修到没有‚我相‛的执着,当然这也很重要,这是一种修行的成就,但佛陀在这部经所讲的‚无我‛并不是一种成就,而是一个‚法印‛ — 对于一切法本来就无我,本来就无能觉者/所觉的对立,无见者/听者/行者! 在听声音时一直以来就只有声音,没有闻者,没有‚我‛,本来就如此,也不用去‚消灭‛一个‚我‛,因为本来就没有一个‚我‛可以消灭。 这是要体悟出来的,不是一种修行达到的成就或境界。如果没有真正的体悟,无论如何修也无法达到自如。所以‚无我‛不是一种成就或境界,法本无我,本就如此。

也有很多人以为修行需要去掉生灭相/念头来达到不生不灭的自性,而这也是我曾经有的理解,但现在知道这些生灭法如果不起分别对立也就当下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没有动和静的分别(也不再有如上一篇文章所说的‚生灭法在不动的自性中来去‛的分别了),因为这一个念头,这一个声音,如果不起分别、对立、执着,当下就是实相,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虽然在不断地演变,在演变当中的当下并没有动相,没有来去之相,只有实相,非动非静。所以《楞严经》才会说: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而《大乘起信论》云: ‚法我见者,依二乘钝根故,如来但为说人无我。以说不究竟,见有五阴生灭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对治?以五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涅槃故。‛所以如果要去除生灭法来达到‚不生不灭‛还是在能所的分别/对立当中生法执,不知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幻相,并非实有,而是妙觉明体的妙用,并没有生灭来去之相。同时也要知道离开现象就无佛性可言了,因为体用是不能分开的 — 空由有显,有因空立。实相和幻相并不是两样不同的东西,同样看到一样的东西,迷时着相,悟时一切都是实相。一切如梦幻泡影,但同时也是自性光明的显现,这是没有矛盾的。

所以所谓的‚离相‛和‚无念‛并不是要消灭一切相和念头,而是要离开能所的妄境与看破一切相的实有与执着而不生起对立和分别,也不拒绝一切,当下所面对的一切就是实相。所以《六祖坛经》说:‚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要离开所见所闻而找出一个'佛性'来是完全多此一举的,如果要悟到体用一如,就是要见色明心,闻声悟道, 也就不会有偏空的现象,而是保持非空非有,不执于空也不执于有。

最后,以一首偈作为总结:

深入观行, 婆酰迦经。 
了悟经旨, 直指无心。 
无执能所, 忘却身心。 
方知见性, 只需明相。 
明相见性, 见色明心。 
真心空性, 随缘显相。 
迷时幻相, 悟时真心。
山河大地, 原是法身。 
色声香味, 尽是妙心。


5th June 2011 (last updated: 16/10/11):

Note: This is the shorter version, the longer version is at http://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p/updated-poems.html

陈老师:

我是X,上次曾写了两篇修行体会的文章让觉悟师念给您听,感恩您的指导,最近,我又有了新的体悟,故把它写下来,若有不妥望能批示指导。我也很期待您来新加坡弘法。

与佛同在
新加坡 X
(X居士的儿子,21岁)

通序

这 是我写的一篇关于我对空性的体悟。其中最想解释的莫过于“无我”与“空”的不可分解关系。常听很多关于“空”的谈论,但如果一个修行人单从悟觉体就要了解 空性,那么就不能正确地了解什么是空性,因为那个修行者还是归、守、住在一个真实体,不见五蕴万法内外无一真实体可得,不知道“诸法性空”只是“无我”的 智慧延伸到一切法。所以如果不悟无我就不可能深入了悟性空。

在这篇文章,除了在(二)魔术幻变,无中生有 中表达我最近对缘起性空的体悟外,在(一)空明不二,但非相同 中讲述了在修行道路很重要的以下几点:

1)体悟觉体、根源。
2)体悟“觉”,而了悟“体、根源”只是一种“习见”。破“体,根源”的习见障碍而更进一步了解“无我”。
3空/无我不是境界或对治法, 正见究竟是摆脱一切知见的解脱;空慧者不立一切法, 诸法平等,显现真如
4)体悟无我–“我”是学来的,本就没有我。
5)觉悟正见的重要性。
6)觉悟若没有以上的体悟,皆不能深入了悟空性之义。

这 些体悟都一样宝贵,都一样重要。小乘者证人我空,大乘者证人法二空,但若不悟无我要了解缘起性空,难也。若能了解这一点,我们就明白小乘与大乘的体悟只是一种自然进展的同一个过程。

其实自性本来如此,本来具足,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觉悟本来的如来宝藏,就像一个人口袋里有颗钻石,但因为无明而忘了,就当自己是乞丐去向别人讨钱, 这样的话,有钱人也变成了穷人,因为虽然本来有宝藏,但不能得到受益。换句话说,我们真如本性本来具足,但因为被无明妄见分别所迷惑了,因此我们需要有正 见和正确的引导,也要有正法的修持,这样我们就能有所觉悟,但最终还是悟无所得,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本来就是空的:如果没有迷,还需什么悟?佛性本来具 足,没有迷悟的问题,但因为众生有迷,所以才要觉悟,就因众生在忍苦世界里生死轮回的大梦中迷失了,才有需要醒过来。
(一)空明不二,但非相同

性相一如


一切相无非自性空明,性相一如而具空有。性空不否认妙觉用,幻法无体相却生动。天地法界皆是假相假用,有如风吹水流,觉光无体假用无穷,妙法非有也非空。


即非相同



空明不二,但非相同,悟体悟性并非相同。若见本觉而不悟空性,只是悟体,并未见性。若见觉体有不变实体,还执外道的常、我见,所以要见性需证无我,再悟诸法性空,而入道要门在于见、证、行。


注解:在修行上有某些体悟的人其实不少,但了解体悟有不同层次的人不多。譬如我在去年二月第一次体悟到觉体,两个月后体会到“小我”的虚幻,八月开始体会到觉性无能所,十月悟到无我。但悟无我,虽然已经超越外道知见(譬如:梵我/神我*),并不代表悟入一切法的空性,诸法无我其实有更深的含义,超越一般小乘行者对空和无我的理解(比如第二篇文章的婆酰迦只证小乘阿罗汉果,只是人我空)。小乘行者只悟我空,而大乘行者悟人法二空。而体悟到人法二空,也还只是在佛道上的一个开始,因为还未净化多生累劫种在第八识的种子而达究竟佛果。虽然去年就体悟无我(人我空)今年六月我才体悟到法空。

*我曾经看过外道书籍,经过这些体悟以后就比较了解外道和佛法的差别。外道者体悟觉体,或甚至已经破能所分别(而归一切为一觉体),但不能超越我见、常见,见觉性有常的实体而一切万物在无量无边的体内生灭起落,但本体常照不被影响,而“小我”只是假相而消失无影像,如河水流入大海,体是宇宙有情无情万法之根,有些领悟性比较高的外道者(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回教等等,每个宗教都有这些“内行派”的)叫这个“超个人之体”为“梵我/神我/主”。外道者以觉性立为“神我”,为产生一切物质运动和生命现象的精神本体。

六祖慧能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道元禅师曰:“草木丛林之无常,即为佛性;人物身心之无常,即为佛性;国土山河是无常,以其即佛性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常,以其即佛性故。大般涅槃是佛性,以其即无常故。持二乘诸种小见者,经师、论师、三藏师等等,皆对六祖言论惊疑怖畏。如是则彼等即为外道之党。”

佛教的不同在于佛法能使修行者不但把自私的小我消除,并且把哲学上被称为真理及本体的梵我妄见执着也消除。一切伟大的宗教家都从小我的境域中解脱出来之后,发觉自已的本体,即是全体宇宙的存在,自已与宇宙万物,无二无别,万物的现象是由他们的 自体衍生出来,虽已觉得我是不存在的,宇宙本体或最高的真理仍是存在的;虽然承认,一切差别的现象,不过是宇宙本体或最高的真理的衍 生,内在的本体和外在的现象,仍是对立的:见本体为真常不变,现象为无常演变在性内生灭,落入佛所说的“半常半无常”外道见,常见我见未断。佛教所见的本体和现象,不是两样对立的东西,甚至也不能用同一只手背和手掌来作比喻。这因为现 象的本身,就是本体那个东西,离开现象,并不另有本体可求,本体的实在,即在于现象的不实在之中;现象是变幻不已的,没有常态的,这就是真理。这时才是真正体悟无我。

若说念头万物生灭来去,觉体不变不灭,这又和外道梵我有什么两样呢?若说常住,万法都是常住,不分;要说寂灭,诸法都是寂灭,所以六祖慧能和道元禅师才会说:无常即佛性,性相不二。

所以虽体悟了觉体,不代表就究竟了,众生执着种种知见,产生种种我执和法执,执迷不悟,不明无一法可得,不知一切归 性,见不了本性、空性。所以有了某些见证不代表就究竟了。但也不是说要否认我们所体悟经验的(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以前的祖师就说,“要信任你的体验,但是继续精炼你的见解。”虽然有了一些珍贵的体悟/体验,但也还有更深的体悟在等待,若体悟觉体又有正见,要进展会很快。

若认识觉体,但无正见,就会停留在外道知见,执着觉体为真常梵我,虽然修行上 可能见到进展,但还不能达到彻底的“转依”(破根本无明)。

佛陀说佛性,如来藏是法空性的别名,是用方便法来度化害怕“无我”、“空”的众生而言“真我”/“如来藏”,或是要教导那些信、见有真我的外道者,圣开师父才说,“其实‘真我’也只是一个代名词,假使你认为‘真我'就是真我的话,那也是错了,必须无我是我,才是真我。”多数人都不知道,所以不能对佛性有正确的见解。他们所了解或体悟只是觉体,但不知觉性的无我/空性,空明不二,而落外道知见。

所以可知要证悟佛法并不只是“要认真修”而已(外道也有很多很认真的,但一生中就只是停留在某个体悟的阶段,因为没有正知正见)

所以修行才需要 “见,证,行”。

:要建立正见,知道本来无我,观一切为因缘所生法,非有实体可得,破一切相。

陈老师提过,“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我觉得很重要。正见在八正道为首。何谓邪见?常见,断 见,我见的种种见惑,名为邪见。我们的每一个执着都是因为见惑产生。无明即使妄见有 物有我的“存在”或“不存在”。基本上,一切执着都是在于我们将把“我“和一切法都立成“存在”或“不存在”。因为见“我”有实体存在,执着真常实体的 “我” 、“身体” 、“觉”,“心”,等等妄见为真实存在之体,而执着不放。若悟无我,关于“我” 、“心”,“身体”的“存在”与“不存在”皆化解,体悟并没有一个真实之我可得,生活就如风吹水流不留痕迹,若有所见(我见、边见等等),就会留下痕迹。 悟无我去除我执(执着能觉者、作者、主人、我、我所等执着),而悟法缘起性空及破法的执着,一切如梦幻故。

若 有正见,我们会将体悟到“觉”其实就是一切的现象、一切的所见所闻,“觉”就是体验中的声音,景色,味觉,等等,完全没有一个能觉者。从中了悟“体、根 源”只是一种“习见”,不是觉的本身,不是真正的体验。什么是“习见”?能所见:我见都是习见。见有能觉者在这里观外面的所觉之境,产生内外,能所分别 见,本来没有,是一种习见,这是从小就学来,就开始养成的一种见惑习性。我见:人们都有一个“从小到大,我还是我”的感觉。如果我失去了我的鞋子或我的手,我还是 我。虽然每刻都刹那生灭无数,但我还是感觉“我还是我”,还是有一个不变的我。这个“习见”已经深深地种在我们的第八识,在每时刻都以错误见解在妄取我们所体验 的,所以才会把所体悟的觉性误解成不变真我之体。这不是“觉”的真面目,只是一个“习见”。除了人我见,还有法我见,见万法有独立存在的实体。

但因为“觉”既是“用”,所谓的本体因性空而并非有真正不变的实体,“觉”并非“体、根源”,所以需要以正见来破 “体,根源”的习见障碍而更进一步了解“无我”。就是什么?在听时只有声音,在看时只有景色,没有观者,听者,能觉者在看。见那个“我”、“观者”本来不实际 存在,只是一个学来的习见观念。这时刻,修行人不再归、守、住在一个真实体,见五蕴万法内外无一真实体可得。因为不执着一个不变的本体,一切变幻的现象都 自然地显现真如本性,而且我们会体验到什么是解脱,什么是解脱妄见执着的自由。

所 以有了正见,我们才有办法去突破我们的习见障碍,突破能所见、人我见、法我见的种种邪 知见惑。如果我们明白本来无我,一切都是因缘法的过程,就不会见有能所,有作者,能觉者在造作或观照一切,或见一切从一个究竟根源生起,或见有真实存在的 事物:一切都是只是现象过程,无从何来,无从何去,缘生缘灭的假相,没有作者。如果有正见,就不见觉为一个不变独立的“体,根源”而产生我执,也就能体悟 觉性本来就是一切的因缘现象过程:声音,景色,味觉,等等,一切了了分明但也是虚幻无体。

究竟来说,正见就如大珠禅师所说:“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空的智慧就是觉悟到我们的知见是错误的,是假的,是不实在的,人法都并没有实在的我体,所以自然不去立一切法,以正确的见解来解脱我们的见惑执着,这样才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样才是佛法,而不是“立一种法来对治另一种法的执着”,这样是没完没了,不能解脱的,但如果断见惑,一切法执不必对治而能自然解脱。一切法,一切境界本来无我,都是平等:所以真正体悟本来无我不是取一个法或一种更高的境界来超越另外一种法或境界,而是觉悟人法二空而舍掉自己的妄见执着,显现真如。所以正见如一把火,它把蜡烛燃烧完后,自己也自灭,完全不留一个立场或观点,连“空”也空了,般若智只是断除法执妄见,但完全不立一个更高的法或观点:在听时只是声音,在看时只是景色,没有我也没有法,也没有无我。因此法王法是无法可说,只是如是。

佛陀教导我们诸法无我,缘起性空的正见、教义能使得我们能够觉悟,体悟人法二空,而从中彻底摆脱一切知见而达到解脱,诸相归性,真如显现。

: 修行不在于压住念头,因为念头本身不是问题,而是见惑不断的问题,才会被念所迷,产生我执,法执的烦恼。若没有见或执着,就不会被念头所迷,而念头还是可以自然使用无碍。

有很多人因为接触一些正知正见的佛法,也对“缘起性空”的道理有些认识,但还只是在知识上的知道而还没证悟到,或因为只是悟觉体,而执着觉体为有实体,虽然他们以为已经了解,或想了解空的教义,但无法真正了悟空性和因缘法的真义。他们虽听过一些佛法,但不能抓到重点。

为什么体悟无我是体悟缘起性空的重要关键?因为如果不悟无我,我们对缘起法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上,不是真正的体 验。因为我见未断,所以他们不能把细微的我执解放,连“觉”也不执,所以不能真正体悟和体验到什么是无常法,无我,和 缘起性空。为什么?因为见有一个独立,非因缘之体,之根源,见一切都从不变独立根源产生,怎么能体验因缘法?

如果能体悟无我,没有一个我、能觉者、能作者,没有一个作者,自然就体会一切只是在演变的现象,都是无常法,因为无我、无作者,也会体会到一切都是因缘法的过程,都是一合相。

如颇求那比丘问佛陀:“为谁受?”,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作是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

如果没有受者在受,觉者在觉,行者在行,如果没有一个“体,根源”,那么一切法是怎么生呢?都是因缘法的过程:诸法因缘生,因 缘尽而散。但这不是知识上的认识,如果真正体悟无我就能真正体会,体悟到什么是因缘法,若悟本无我,把自我/独我意识解放,自然地,无常法,因缘法才能渐 渐去体会,但除了体悟无我也需要正见的协助,不然的话我们的“见”和“体验”会配合不当,没有正确的见解来迎合一个没有我也没有能所的体验,而正确的见解 就是要了解与体会因缘法,才能体会缘起性空。所以要有真正的体验和正见来配合而产生更深一层的体悟。但若不把自我意识解放,要去真正体验和体悟因缘法,难 也。这就是为什么修行体悟是有层次性的原故。

如果我们见有究竟“根源”,见有能觉者在觉知一切,见一切所见所闻都从一个觉体根源而生,我们就不会觉照到原来一切都是因缘法的一个过程。如果有能所见,有我见,那是不可能会体会因缘法的。

一 切由因缘所显现:听声音不是因为有一个听者在这里听外面的声音,觉也不像一面镜子反射外境,本来没有见者和所见。但这个“听到声音”是一种因缘法的显现: 譬如,狗在吠的声音,还没分别那是“狗在吠”时,只是一个清净的觉知,那就是佛性,但觉性不是一个照物的镜子(那只是一种表法但很可能会误人),觉不是一个能听声音的能觉者。而是因为有 狗,有狗在吠,有空气,有人的耳朵,的种种因缘聚合而自然显现“听到声音”,因缘聚合的那时刻整个宇宙就是那个声音,没有听者,而不是一个能觉在照,在 “听”一个所觉之物。那个因缘所生的“听到声音”就是觉的本身,所以觉不离因缘所生法,但要明了因缘法,要先断能所见和我见,才能去体会。

如果我见“听声音是从听者/究竟根源而来”,怎么会体会到原来“听声音”是由因缘和合而现?

所以要体悟本来无我,就会自然把我执和“一切都从体/根源而生”的习见舍掉。因为不见一切从一个究竟根源而来,只是一个现象过程,才可以体会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顿时所现的现象:没有来处住所或去处,诸法因缘生,因缘尽而散,都是因缘法的过程,并没有一个我根源,在连续这个过程。

圣 开师父说,“所谓我见者,因一般凡夫众生,不了解人的身体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假和合体,固执人之我体是永恒的,今生死了,来生还是我体,这种恶见 叫‘人我见’。世间凡夫不了解一切法乃缘生缘灭,固执诸法有真实体用之虚不实的见解,这种恶见叫‘法我见’。合此二者,简称为‘我见’。”

有 些人就会问,如果本来无我,那么谁在生死轮回呢?这个问题其实也问错了,因为本来无我,而佛教的轮回不是一个不变之我体的连续,而是一个因缘、因果现象过 程的连续,所以不因该问“谁在轮回”,而是因该问“何因缘故有轮回”,而我就会答:因无明故,执着有我,所以从无明之缘,产生了第七识的假我/中阴身,而有因果业报才会有轮回,但这也都是因缘法的过程:并没是有一个我在造作,在连续,在经验这个过程。

在纯体悟“觉体”但能所见谓断的阶段时,修行者会见有一个不变的觉体/能觉者在背景观看念头和事物的生灭但自己不生灭,有一个不变的体。但是体悟无能所,但谓体悟无我时,还是见有一个不变的体在显为一切相。因为见有究竟能觉者,但和所觉之物合一,不能分开,所以归一切法为一真实体,有人称这个为一心,一切归于一个觉体,还需要肯定一个体,不能完全无心,因还是习见。体悟无我就不一样了:本来没有能觉者,哪和所觉合一,只是在听声音只是声音,看只是景色,一切不归一真实体,不需要肯定一个真体/根源,念念不续,没有一个连续性的实体或真我。但若未断根,这个无心也只是一种暂时体验罢了。一切相诸法因缘生, 缘当生缘尽当了不留痕迹,也当下印证“空,明,相”是不可分割的。在这时候我们才会体验到因缘法的精华与微妙,不然就会认为因缘法只是一种方便法。





所 以先证悟无我方为重要,不然不能真正了解空性的真义。如果要悟物理空相,首先要悟无我,很多人都想“跳班”(因为缺乏了正知正见),但如果还执着一个永恒 不变的独立实体(只是见证觉体,或悟无能所分但还执着一个不变之性体),我执不断,哪能悟到空性之真义,哪能真正体会无常法,因缘法?

所以,空性的证悟就从“无我”开始。

“我”只是假名假相,就像“天气”只是一个假名假相,“天气”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存在可得,如果寻找“天气”之体的 方所,必定找不到。“天气”只是个名词,其实“天气”指的是什么?不停在变的云朵、风、雨、闪电、等等的现象,哪来一个有永恒不变,有独立性的“天气”之 实体可得?可见,“天气”只是假名假相。如果悟如佛所说,“在听时只是声音,在看时只是景色”,并没有“能觉者在看所觉之境”,那么觉即是用,即是一切所 现,所以“觉”也是个假名,它非有可得之体,但不停地展现,如“天气”。刚才楞伽经就提到:“如果以为真有一个实在的如来藏存在,就完全和外道们的见解相同了。大慧啊!所以说:为了远离外道们的知见,应当相信法无我的如来藏。”觉性虽本来具足也永恒不失,它非外道所言,非有一个不变独立之体,觉性性空不可得,但不停展现为一切,而在“一切”(五蕴六入十八界)内外无体可得,就如“天气”。就如“风”和“吹”是一如的,“体”和“用”也是一如的,在用外没其他本体可得,也是假名。

悟 人我空者,体悟本来无我,了悟“假名”,悟法我空者,体悟万物的缘起性空如梦如幻,了悟“假相”。如果要体悟诸法皆空,首先要体悟无人我,再来要 有缘起性空的正见,就如刚才讲的,要有正见来配合我们的体验,再以正见观察诸法的物理空相,就会产生二空的智慧。所以没有体悟无我,没有正见的话,怎么修 还是不能了悟空性的真义。这一点很重要。

:由 空智而行不即不离,因为一切都是假的,还有什么可取,不取就不执,因没有执着,哪还需要舍,要离?所以不立法,也不舍法,也不否认空、假之谛。一切法皆是 虚幻无体,都是假相,而空相微妙,具足空有,即是中道也。不即不离就是道。所谓“悟后起修”,就是这个。但其实也无一法可修,不取也不舍,开放于法界,行 者无心,不留痕迹,自然自在。但如果我见谓断,就会有取有舍,取于我喜欢的,要离开我不喜欢的,或是想游离一切念头或事物,这都是见惑造成,所以无明不断是做不到‘不取也不舍’的。

佛陀教导众生就是要我们解脱贪嗔痴,但解脱关键不在于游离烦恼,关键在于当下觉悟法的不可得,法性本然。大多数人 一想到“放下”就以为要游离,但若要游离就是还有我执,因为见有能觉者能和所觉的东西分开,这样也不能解脱。若有正见,不去取相,也不需游离,一切自然即 了,因为本来就是空性,无常性。但若照见烦恼本空,一切念头即是实相空相,不认假为真,当下烦恼即菩提,心念心境自然脱落,一切自然生起也自然解脱。若照见一切如梦幻泡影,就能解脱我们的挂碍。

差不多半年前(我写了第二篇文章不久后),我觉照到原来还有细微的法相,两个星期后,因不执法相,我体悟到“一切不续不依,无体可住”。如果有法可得,有体可住,就是“留痕迹”,也就不能念念无续。一切有 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不应该执着过去所发生的事,或未来将要发生的 事。有些人说要“回到现在”,“活在现在”,但其实连一个“现在”都不可得,哪有一个“现在”可住!这就是执着于法相,应当舍,不留痕迹,一切来去自然显 现也自然化解。从中体会到了金刚经里面的这一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也对“无我”有了更深的体悟。不只是“我”不可得,“现在”,“这里”也不可得,也没有一个“我”在中间连续这个过程-其心生起但不依不续。

马祖道一禅师说过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故经云。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此法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唤作海印三昧。”

修行就是要明了空性,无常性,时时开放于法界,解放心中的执着,一切了了分明却无所住,但是都是无常的,如闪电般的刹那生灭,没有前际和后际,一切法都是分散,一切不留痕迹,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



(二)魔术幻变,无中生有

照见空性


我 在乌敏岛观察念头在何处时,照见一切空相都是心性的显现,都是一个空明的显现,并没有真正的所生处,也没有真正的住所。因缘和合显万相,因此有而故彼有 (没有这些因缘,就没有所显之相),诸法皆是一合相,非有独立存在之体。空相如魔术幻现,清楚显现却无体,色身香味如焰现,一切幻相都是因缘法的作用而没 有定位实体可得,就如梦一样,虽然你清清楚楚看得到的东西,但你要找到那个东西的定位或实体在哪里,却找不到,因为都是心的幻现,缘起性空的空相,而心只 是一种无体的作用。同样的,一切如梦一样,清清楚楚看得到,摸得到,却性空无体,性空的万法却无从何来地明确显现一切为神通妙用,一切都好像魔术师的幻 变。空相的微妙使人惊叹,自然产生大法喜。法界寂光遍十方显一切相,却无一法可得可立,究竟都是梦一场,所以见无所见,悟无所得。


注解:2011年 六月初时,我正在乌敏岛举行军事行动。当我观察念头在何处,念从何来,去从何去,突然体悟到原来一切相性本空,一切所念,所见,所闻,都没有实体的定位可 找到,都是缘起性空的假相,当下体悟五蕴皆空。而空无所得的相就像魔术师的幻变,一切清清楚楚地显现,相好像真的,但却找不到一个体,无所来处,住处,去 处,随缘妙现。确确实实看得到,了了分明的东西却无实体,见而无所见,所以其实日常生活每时每刻就是神通妙用。一切如焰喻:焰,即指尘影,日光照射时,因风吹动而令尘埃飞散,譬如在旷野中,因见尘影,误以为水,众生取执相为实有。的确不能否认水的尘影,好像有水在“那里”,但是真的吗?其实如幻。一切都好像“在那里”,但能找到实体在哪里吗?找不到。

人看玫瑰花是红的,狗看是黑的,人看水是水,天人看水是琉璃;可是同样也是水,饿鬼却看是火。为什么?六道众生各个因不同业力而看到不同幻相,在迷时是心识的作用,在它清静的原态即是自性空明的般若妙用,一切皆不可取,说花真的是红的也错,说花真的是黑的也错,说真的有花也错,因为花只是因缘所显的幻相,就如一个空壳,虽相由因缘显现,却是空性的,并无一法可表相。

又做个比喻:我们看镜子照到的东西是住在镜子里面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我向右走,影像会跟着在变呢?这是什么原因?都是因缘法的原则,如佛陀说的,“因此有而故彼有”。没有一样是有独立实体可得,可找到的。一切所见所闻就像镜子的影像,非有一个住所或实体可得,好像在“那里”但却没有一个“那里”可得,都是缘起性空的假相,若见有真的东西住在镜子里,若见五蕴有体或住所可得就是“法我见”,就是邪见。一切因为都是因缘和合的一合相,并非有独立之体。悟到空性,也自然了解了一切法本无生。

以 前对缘起性空的道理我只是在知识上认识,但有真正的体悟,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人误以为“四大皆空”是一个对人生很消极悲观的想法,或以为空就是觉 得生活“好虚无哦”,其实完全不像他们所想象的。悟到微妙如魔术的空相,空相微妙让人惊叹,法喜充满,就如密勒日巴大师所言,“噫戏一切唯心现!三界轮回 一切法,空而显现甚奇哉!”,身心自在,现在也对修行有更深的理解。而悟到性空即是悟无所得,如果一切如幻如梦,都是空性,还有什么可得?

法本无生


一 切都如梦相,诸相如真却不可得。生老病死如一场戏,如电视里演的生死,生命就如一个一直在展现的戏一样,但在这戏以外却没有实体的存在可得,没有一个实在 的生死可得,来去不见来去处,缘显幻相却无住所可得,所以魔术幻变本无生,住,灭,别在此外妄取一个不生灭,诸法本来寂灭即是涅槃。


注解:以前对不生不灭只是“觉体不变,念头在变”,体悟无我就不再是这么见解。

蚊 香不变灰,蚊香即是蚊香,灰即是灰,但灰中具蚊香,蚊香具灰,都是一合相法,一切都是宇宙因缘和合所现之相。所以,生不变死,死不变生,生即是生,死即是 死,没有一个不变之我在经历生死,所以生即无生,死即不死。无常法本来超 越时间相,没有所谓的前际和后际,来去生灭之相。

但现在又有新的体悟,明了一切都如幻化,无不是心性空明之现而非有实体,都是因缘所现的假相,来处不可得,住处不可得,去处也不可得,哪来实在的生灭。而明相假无生灭以外,无其他不生不灭之体可言。

在体悟的前个星期刚好有一位住在美国的朋友,比我大两岁,修行体悟深刻。他写了他的修行心得,来向我求证。他写了他对“无生”和“空性”的体悟,也寄给我楞伽经的一句话:

“大 慧,云何一切菩萨摩诃萨见远离生住灭法?谓观诸法如幻如梦故;一切诸法自、他二种无故不生;以随自心现知见故;以无外法故;诸识不起,观诸因缘无积聚故; 见诸三界因缘有故;不见内外一切诸法,无实体故;远离生诸法,不正见故;入一切法如幻相故。菩萨尔时名得初地无生法忍,远离心意意识、五法、体相故,得二 无我如意意身,乃至得第八不动地如意意身故。”

读了这段的一个星期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经义就是如此!六祖说:“经不是法,经文则肉眼可见,法则慧眼能见。”只有证悟法义,经文才一切了然明白,不然只是知识上的似懂非懂。这是非眼能看、思考能解的。

实相


真空妙有如魔术妙幻,缘起显相妙用无穷。一切相皆是缘起性空,一合相非一合相,若如是观即见实相。去相求真乃是痴人之行,见色悟性即是般若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假相假用即是真如。


注解:有 些人以为见万法为假,而见真正超越假相之实体为见性。其实自性性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是去假相而求真正的如来,而是悟到相是假 而为见真如来,见到法身性空,而如来就是自性空明,没有生灭来去。不是叫人在假相之外找一个实相出来,因为觉性空性,性相一如,佛教非去妄求真的宗教。不是在现象外立一个超现象/非物质的真理,如此即是外道知见,而是悟一切现象缘起性空的真理。

心生立法


一切万相皆是空,诸法平等本无高下,如梦幻故。无明生心立一切法,识心起分别而立法的高低。


无心


万法由心生,万法由心灭,心由痴起,心由慧了。无心来立法即是真无心,无心无法何来高低?凡圣、净土皆平等,娑婆、涅槃即是解脱。


注解:什么是心生立法?有人觉得榴莲好香,有人觉得榴莲好臭,贪心的人见财兴奋,罗汉见金和石头没两样,所以心生万法生,一切法的高低好坏都是心(由习气,无明,妄见等等的心业)所设立的。无心者见诸法平等。

体用平等

体悟无我(第二篇文章),在看时只有景色,在听时只有声音,完全没有“听者在后面听”,那个“在后面观”的能觉者完全不存在,是多余的,而且本来就无我,是一个法印,所以不是一个需要修持的境界。体悟了,不被妄见迷惑,就很自然地在一切现象都在印证觉性本体,因为觉不能离用:就如风一直在吹,河水不停地在流,风非有独立不变之体,不能离“吹”,河水不能离“流”, 风即是吹,觉也如此,觉即是用,用即是觉,“假青青翠竹而显露法身之体”,“假郁郁黄花而表般若之用”,体用平等。

如果把“觉性本体”实体化成不变独立我体,一切万物立为“只是在觉性中来去,不重要的幻象,只是在后面看着,给它过去就好”,把觉体认为是“比较特别,比较究竟,比较重要,是不变独立存在的,是最高的真理,要好好守住”,这其实就设立法的高低,体用不平等。

梦幻平等

现在,我又有了新的体悟。一切法都如幻化,了了分明的现象不可得,都是自性空性的显现,都是幻相无可得,如魔术演变,自然无一法可立,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假相,哪来高低?譬如如果一切如梦,那么梦境和生活不是平等吗(我最近常体验在梦中觉悟到梦境虽然好像真的,但其实是心现的假相而无体,起来时领悟到其实清醒也没什么两样,因为睡境,清醒状态,和一切境界,都是一样如梦,都是无体的心现空相嘛)?你并不能说一个是绝对真的,一个是绝对假的,没有好坏高低,都是因缘法的假相,哪有高低?既然一切都是空相,何须立法超越这个世界来找到一个清净,一个涅槃。一切本来不净不垢,不增不减。就如在电视里的佛像和魔鬼,在本性来讲都是平等的。

般若经云:“诸法如梦如幻,涅槃如梦如幻,若有超胜涅槃之法,亦如梦如幻。”如果有超胜涅槃的都还是如梦如幻!可知最高境界就是一切空性平等,无境界可得。

与佛同在。


20th January 2012:


(An excerpt from an e-mail to a dharma friend.)


...
那天你提起要放下自我意识,我觉得这在案修行上是很重要的,所以抽空在兵营里用我的手机来写下我一些有限的体会/经验,与你分享。对于"无自我意识",在我经验中是有不同方面可以去体会,不是说有高低的层次,但可以说是有不同方面/角度吧,而这不同方面的"无我"都 是重要的。一般修行人都知道修行要修掉我相,不要有自我意识,比如:对人要谦虚、容忍、慈悲,任何人凡是对我好或不好也都是平等对待与胜解,也不要觉得自 己了不起,而时常想到自己不如别人。做人也不要自私自利,要常想到别人。在面对任何人事物都应不生我相、我想,若自我意识生起就应觉照到而当下舍。而因为 不执着于自己一套的想法,也就比较能够谅解/体谅别人,也就能从别人的好坏当中学习。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在生活上去修,去体会。自从修法以来,我可以说没有 这么执着于我相,自我意识的分别与执着,所以人家批评,或对我不好等等,我并没有什么感觉或难受,甚至还会感恩对方的指教,或体谅别人,因为不太执着于这种我相和我想,生活也就减少了人事物的压力。这都是所谓的"无私我"

但自我意识不只是这样子。体悟了觉体的几个月后,渐渐地体会到一切(我,你,一切万物)都没有真正的自我,一切都是宇宙本体的自然运作,一切无为无我而显现,好像没有一个""在生活,在做事,一切都是宇宙本体的自然运作,那种"自我"意识已经消失了。

虽然如此,但也还不是完全无自我意识。因为在这时候,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一个细微"内外""能所"分别的感觉,不是说我在排斥外境或念头,只是说看东西、听声音时都好像我是一个无形无相的觉者/觉体,而声音、外境还是有一个"在外面"的感觉,或是一切现象在觉体内生灭,这也是一种能所,内外之分。因为还有内外,所以还会落入陈老师所说的"守内空"

后来体会觉性和万象并不是两样东西-山河大地尽是法身。众生本来有一个"我在这里",和"我在身体里""身体"的感觉,好像有一个观者在身体里看着外面的景色,有能所内外的感觉。但体悟本无能所就觉悟到:最高的山,最远的东西,都只是觉性而已,根本没有距离,没有能所,没有内外。不是觉性在"看着"景色,而是景色就是觉性。但2010八、九月渐渐体会也明白本来没有能所,内外的分别。

但这时还不能说自我意识完全消失了。因为这时还是把一切当成/归为一真体,还执着一切是一体的显现,一切法都是觉体之显现,好像镜子和影子都是一体而不可分开的,虽不见能所但还有我见(见一切都是实有的"一体"之显现)。

但后来在2010十月观行婆酰迦时才真正体悟到佛法的"诸法无我"或法印之无我。而这个"无我"并不是一切为自然运作,好像没有我在作的自然。有个公案,有位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的时候,要躲到哪里去?禅师回答:你何不躲到没有寒暑的地方去呢?那和尚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禅师答道就是冷起来冷死你这个和尚,热起来热死你这个和尚的地方。洞山禅师为什么要如此回答?洞山禅师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冷时穿衣,饿时吃饭,累时睡觉的 自然,也不是说有一个觉体不被冷热的感受影响(那还是能所见,有觉者和所觉之分),而是说热起来整个宇宙就只是热,完全没有我,没有觉者,没有受者,而这 才是苦的结束。就如当时婆酰迦第一次遇到佛陀,佛陀正在托钵,所以告诉婆酰迦那不是时候说法,但在婆酰迦的再三请求下,佛陀就当场对婆酰迦开示(这也是使 我觉悟到法印之无我的那一段),"婆酰迦!在看东西时,只有看东西;在听声音时,只有听声音;在闻、尝、触任何东西时,就只有闻、尝和触东西; 在思想时,就只有思想。就因为在看东西时,只有看东西;在听声音时,只有听声音;在闻、尝、触任何东西时,就只有闻、尝和触东西;在思想时,就只有思想, 对于一切,并没有一个',没有一个'也就没有一个'在那里,没有一个'在那里也就没有一个'在这里或那里或中间。这就是痛苦的结束。"婆酰迦听到这一小段的法语就当场了脱生死,证得了阿罗汉果。

凡夫都因习见有我,有不变的我体,在观一切时,都见有三者:"能看者""在看""景色""能听者""在听""声音"。但原来这是完全错误的!体悟到:原来无我!本来就无我!""只是一个虚假的妄见、习见。原来,并无三者"能看,看,所看",而在看时只有景色,只有一直在演变的颜色和形象显现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在听时只有声音(只是清净觉知)并没有我或觉者,一路来就没有我,本来就没有我,只因众生妄见而已,就如一个眼视不清的人妄见天空有花朵一样。

在那段时期(觉悟法印之无我),也体会到身心的脱落。这不是在静坐入定突然身体消失(这是暂时性的),或是身心清安的感觉,而是完全没有一个身体!没有一个"身体"在这里,不是说痛时没有知觉,但体会到身体也只是一个假名假相,是众生在一些生灭的触受中妄见/妄立成一个有形相的"身体"之法相,但若体悟无我,也把"身体"看 破,空了,不再妄觉有身体,而因为无我,心也脱落了,不见身心有我,所以不再有身体或内外的感觉,时时开放于法界。而这不是一种来去的境界,或只是在静坐 才能体会到的境界。自从那时到现在,一路来都完全没有身体和内外,能所的感觉或知见,只有清净觉知,听时只是声音,看时只是景色,等等。因为觉悟本来无 我,本来如此,无我非境界,完全没有""境和""境的现象。因为我见从了悟空性的智慧中化解,所以就不再被我见所迷惑。所以在我的体会中,要有正见和觉悟法性,空性/空明不二的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解脱。

有很多人以为"无我"是一种修行的成就,比如修法修到没有"我相"的执着,当然这也很重要,这是一种修行的成就,但佛陀在婆酰迦经所讲的"无我"并不是一种成就,而是一个"法印" — 对于一切法,本来就没有我!本来就无能觉者/所觉之别,无见者/听者/行者! 在听声音时一直以来就只有声音,没有闻者,没有"",本来就如此,也不用去"消灭"一个"",因为本来就没有一个""的存在,哪里可能会有""的消灭呢?就如一个从恶梦中醒过来的人不再见有"魔鬼"的存在,何须求"魔鬼"的消失呢?

而所谓的"无我"也不是一种忘我,融入一切或融入大自然的体验,因为这都是暂时性的体验,不是觉悟,所以不能破除我见。法印之无我是要觉悟到的真理,不是一种修行达到的成就或境界。如果没有真正的觉悟,无论如何修也无法达到"无我"的自如。所以,"无我"不是一种成就或境界-法本无我,本就如此。

因为"无我"有不同方面所能体会的,很多人都不了解佛法的"法印之无我",都以为"无我"就是"无私我"而已,所以他们的"无我相"只停留在修"无私我相",但还未得正见正觉。虽然一个"无私我"的人才能自利利他,在生活也比较自在,也会比较快乐,但还不能达到佛法中的究竟解脱,因为众生根本无明就是我见未断的缘故,唯有觉悟诸法无我才能断除无明之根。

2011
初,又有更深的体悟,诸法没有一个连续的我体,所以一切法都是不依不续。从中体会到了金刚经里面的这一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来找到马祖道一禅师的一句话,我觉得也把我所体会的表达得非常好:故经云。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此法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唤作海印三昧。从中对诸法无常无我又有更深的体会,也不再执着一个细微的法相(比如要守住一个当下,一个真实体,这也都还是细微的法相,以前没察觉到)

我画了一个图案来表达这个体会:


2011
年六月一日时,在观察念头生灭的来处突然又有更深的体悟,突然觉 悟到一切念头,万象,都无来处,去处,或住所,都是缘起性空如梦如幻如魔术的现象,并无实体,就如空壳或水泡,表面上好像是有形象的东西,但并无实体可 得。又比如人看玫瑰花是红的,狗看是黑的,人看水是水,天人看水是琉璃;可是同样也是水,饿鬼却看到的是火,等等。六道众生因不同业力所感而看到不同的现 象,都是因缘假合的现象,都是无实体的假相,并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红花""花朵"。若能体悟这一点,一切还是清清楚楚知道,但不见一样为真实,而都是如空花水月,并无实体。所以人空(婆酰迦经的重点),法也是空(心经的重点)。

也从中体会到原来一切的我执和法执都由妄见产生,一切执着都因众生妄见有独立不变存在的"""我所"""体,而执着。而什么是我见?

圣开师父说,"所谓我见者,因一般凡夫众生,不了解人的身体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假和合体,固执人之我体是永恒的,今生死了,来生还是我体,这种恶见叫人我见。世间凡夫不了解一切法乃缘生缘灭,固执诸法有真实体用之虚不实的见解,这种恶见叫法我见。合此二者,简称为我见"

五蕴观云,夫生死之本莫过人法二执。迷身心总相。故执人我为实有。迷五蕴自相。故计法我为实有。若 能依此身心相。谛观分明。于一切处但见五蕴。求人我相终不可得。名人空观。乘此观。行出分段生死。永处涅槃。名二乘解脱。计法我者用后观照之。知一一蕴皆 从缘生。都无自性。求蕴相不可得。则五蕴皆空。名法空观。若二观双照。了人我法我。毕竟空无所有。离诸怖畏。度一切苦厄。出变易生死。名究竟解脱。且计人我者。凡夫之执也。计法我者。二乘之滞也。故令修二观。方能了妄证真。岂可离也。

人我见就是见有一个从小到大和生生世世都不变之我体(比如大家都觉得:"我长大后的样子变了,但我还是我,真正的我是不变的"),或一个不变的能见、能觉者,不知原来从小到大、生生世世都是生灭无数的因缘法,并非有真正不变的我体,而听闻觉知并无觉者,只是一个现象过程,就像在水流外无"水之体"可得,在风吹外无风体可得,所以虽然觉性/佛性永恒不失,起用不断,但"""佛性""现象"""""也是一如,没有一个独立不变的真实体。若立佛性不变,现象在变,这也是一种我见/常见,和外道的梵我相同。

因为外道虽能见证觉体,但因为没有佛法的正见,所以不达究竟,它们也是叫人要"行无我"但其实是"无私我""不自我"的意识,升甚至于他们能够体会到超个人(好像一切有情无情万物都是宇宙本体的自然运作,超越个别的我),或无能所,但都还不是佛法的"法印之无我",所以还执一个超个人的梵我。他们把现象当成生灭假相,唯觉体有真实不变之体,是佛陀所说的"第三外道,一分常论"。虽然他们也说觉体无形象,但却有不变独立的真实之体,所以并不是佛教的无我/空性。佛教就不同,因为佛性/觉性也是空性无我的,而且佛性和现象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佛教的佛性是"空明不二"

所以六祖慧能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道元禅师曰:草木丛林之无常,即为佛性;人物身心之无常,即为佛性;国土山河是无常,以其即佛性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常,以其即佛性故。大般涅槃是佛性,以其即无常故。持二乘诸种小见者,经师、论师、三藏师等等,皆对六祖言论惊疑怖畏。如是则彼等即为外道之党。

很多人都把佛性当成真我,但不真正地了解佛教正见,落入和外道相同的梵我知见。而佛陀在经典中(比如楞伽经)就详细解说:佛性、如来藏都是诸法空性的别名而非真正有我,而是佛陀用方便法来度化害怕无我的众生而言真我”/“如来藏,或是要教导那些信、见有真我的外道者,而佛教的佛性/如来藏并不是说有真正的我,所以并非和外道的梵我相同。圣开师父才说,其实真我也只是一个代名词,假使你认为真我'就是真我的话,那也是错了,必须无我是我,才是真我。多数人都不很了解,所以不能对佛性有正确的见解。他们所了解或体悟只是觉体,但不知觉性的无我/空性,空明不二,而落外道知见,不能破除人我见(虽然见觉体遍满一切,不是属于各人的拥有而是超各人的梵我,但还执着有实体)。

为什么我会提到这些?因为这都是我修行所经历过、体会过的过程,所以知道只悟觉体但没有正见或还没真正了悟正见,是不究竟的。

只是假名假相,就像天气只是一个假名假相,天气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存在可得,如果寻找天气之体的 方所,必定找不到。天气只是个名词,其实天气指的是什么?不停在变的云朵、风、雨、闪电、等等的现象,哪来一个有永恒不变,有独立性的天气之实体可得?可见,天气只是假名假相。""也是在无常五蕴中立下的假名,就如"天气""河流""风吹"一样,是没有真实存在之体的,但也不能否认不停因缘起用之现象(但不由一个"""根源""梵我"所生,不见有我体根源,而是因缘过程),"佛性""显现""觉体""觉用"也是一样,都是空性无我的,但觉性觉知不停起用,所以山河大地尽是法身,但也不是法身(法身无法无我可立),而法身在万法之内外都不能立下一个真实存在之体。

所以佛问阿奴逻陀:"于汝意云何,如来可以色身见否?"不也,世尊。""如来可以色外见否?""不也,世尊。""如来可以受、想、行、识见否?""不也,世尊。""阿奴逻陀,生时汝尚不能立下如来的实存,死时即立如来终存在、如来终不存在、如来终存在即不存在、如来终非存在亦非不存在?"

而破了人我见以后,也要破法我见:就是虽然体悟五蕴之内外并无人我之体,"在看是只是景色,在听时只是声音,无看者、听者",也要觉悟到万法(景色、声音等等)也是缘起性空,如梦如幻无法体可得。若能如是觉悟就是了达二空。

因为问题在于无明妄见,若不觉悟而了达二空,妄见妄执还是不除,修来修去虽会进步但还不能真正解脱,而正见就 是佛教的特殊点,是八正道中为守。只有依靠佛法的正知正见,加上修持正法,而产生智慧,了达二空,破除妄见,才能把自我意识完全解放,并不那么容易,并不 是用意志力就能做得到,但也并非很难,因为问题在于无明妄见,若开智慧就能做得到。

其实这些"无我"""的道理我在几年前就有读过了,但是最近才真正去觉悟,去体会。这些道理若只是在知识上懂,不真正去觉悟,也就失去佛陀所教的意义,但若以为太深奥或和自己好像"很遥远"而不去学和修,这也不对。其实也并不需要阅读全部几百卷的般若经典(我也没阅读过很多经书),只是基本观念要清楚,因为要建立正知正见,而去如是修、如是观,这样要开智慧并不很困难。

若能觉悟,就须把正见落实在生活中,所谓正见就是开了智慧,了达二空而摆脱一切妄见知见的清净觉知,而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东西,说修也其实不是修。虽然说正见就是摆脱知见的清净觉知,也要知道,保持"无念而觉照"虽然可以说是修法的状况,但不能说无念和保持觉照就代表已经了达二空、破除妄见。就比如一个人妄信有魔鬼在跟踪他,如果我教他"不要想那个魔鬼,保持不要想就好了",虽然他可以从中暂时忘记"魔鬼"的事情,但后来恐惧感还是会回来,或者睡觉时暂时忘记一切烦恼与恐惧,但起来后还是打回原型。原故在于妄见还没断,还没从自己的错觉中醒过来,所以虽然能暂时忘记,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唯有觉悟到本来就没有魔鬼,是自己幻见有魔鬼,从此不再迷惑,这时才解脱了自己造成的恐惧和烦恼。"无我"也是一样,不是"不要想"就能解决我见的(这只是在修定,不是觉悟),甚至达到完全忘我、融入一切之境,还是和觉悟"本来无我"有很大的差别。自从2006年在修法的过程中就时常有这些体验,但都是暂时的,所以"体验""觉悟"是不一样的。这些体验都还不能破除我见,唯有觉悟原来本来无我,""只是如"魔鬼""圣诞老人""空中之花"一般的妄见,根本就不存在,这时才从此不再被妄见迷惑,而不是"不要去想"就能解决的事。但若去除我见,那种"忘我"的情况是很自然的,不像以前好像这些境界很特别(因为从"妄见有我""忘我"的境界的确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我很多年前告诉你,我在看树时突然""消失了,没有"我在身体里面看着外面"的感觉,融入一切/大自然,没有我,只有树,景色,清清楚楚地知道但没有内外能所。这些"忘我,融入宇宙"都 是暂时的体验,虽然修法会有这些体验,但是其实不只是修行人才会体会得到:很多没有修行的人都也有经历过(尤其在年幼时,但长大就忘记了),不能算是真正 的觉悟或明心见性,只能说是某一种的见证(见到原来修法是的确能超越自我意识)。而因为从自我意识到忘我差别很大,所以觉得好像这种境界很特别。

但自从觉悟本来无我就不同了,因为觉悟后就时时刻刻都不见有我,也自然不须去"忘掉"一个"",所以也就不把"无我"当成什么特别的境界(而且本来就不是境界,是法印,本就无我),甚至于根本没有"跳出""进入"无我的现象,也不用去修或想要达到无我,也不去想"无我"(空也空了),因为本来就无我,也无"无我",但一切却了了分明地显现,没有能所,也没有人与法,但听闻觉知了了分明,体会得到觉性之微妙,但也很自然,很平凡。("在看时只有景色,没有观者"的重点不只在于无我,不是空空什么都不知道,而是一切都了了分明,但无觉者,也无能所,所以"在看时只有景色",而景色也是如梦如幻不可得,但清清楚楚地显现,即是觉性觉知,这时才"二空显真如")而且这不是在什么静坐修法的特别状况才能体会得到的,而是每时每刻、面对人事物也是如此。现在修行也就不同了。

比如:我以前未觉悟时在静坐时都有一个目标。虽然说要放下,不要想,但不知不觉中就想求个清净或是什么的境界,或是要更加觉照,或是要明心见性,或是要回到本性等等。但现在不同:打坐不为了要显现佛性,而是""即是佛性,打坐只是打坐,只为打坐,""就只是空调的声音,身体的呼吸,都是佛性,本来就无我,本来就是清净觉知。如果我见未断,知识上虽懂得"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但还是不能真正体会得到,因为还见有觉者在听,在看外缘外境。如果觉悟本来无我,才能真正体会得到一切都是因缘法,若有狗,有狗在吠,有空气,有人的耳朵,的种种因缘聚合而自然显现听到声音,因缘聚合的那时刻整个宇宙就是那个声音,只是一个清净的觉知,没有听者,而不是一个能觉在照,在 一个所觉之物。不是""在听,而是整个宇宙在听,整个宇宙因缘和合而显"",吃饭时也是整个宇宙在吃饭,这不是知识所能理解的,但的确能体会得到。(就如如颇求那比丘问佛陀:为谁受?,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作是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所以日常生活也是一样,走路就是佛性,做事也是佛性,现在修行不为"开悟""恢复本性"而修,并无目标-因为当下就是悟,就是佛性。

而也不为"去妄""去念""去三毒"而修。有"去妄""净化自心"的理念是很好的,但若已了达人法二空,连这些目标也不执着,只有每时每刻的"实证/印证"。而是觉知一切念头,一切妄,一切惑,都是空不可得的假相,若能了知就不认假当真,自然不执着,所以一切念头,一切都无为无作地自了,不留痕迹。若妄见妄执,或是把妄念看成是真的东西须要"去除",就是留下痕迹,念念相续不断。所以应观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显现但无体,一切幻相自然随缘显现也自然随缘化解,法随缘生,缘尽当了,不假造作,也自然能解脱三毒。若有我见,见有我在"控制"念头的生起,或守住一个觉者能游离念头或看着念头但不被影响,都还是假造假作,我执不断,不能解脱。

一个还未觉悟的修行人可能也会知道"修行要觉照,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执着"等等,但了达二空和还未了达二空是很不同的,因为了达二空后,修行就自如无碍。比如我说的"念念不相续"对一个还未觉悟的人就是"觉照而不要想个不停,不要念念相续",但觉悟无我后是"一切诸法本无连续之我体,不依不续,所以不见也不执一个连续体,一切自然当了"。所以觉悟后,正见正觉,修法会有一定的不同,所以修行要有正见,要有觉悟,也要行(把正见落实在每一刻、修持无为法)。若只强调于""但没有正见,可能就会落入外道的成就但不达究竟解脱,若只强调于"正见"而没有内法修持和观行,只是知识罢了。或知识上知道一些佛理,也在认真修行,但我见未断,这都还不能解脱。所以"见、证、行"都重要,这三者若都具足,才是行解相应。

这不是理念上的知识而已,而是很实际的,是的确能见到自心的净化的。虽然不能说我的修行有什么很大的成就,也 不能说我修得很精进,但以小小的进步使我对法更有信心,不是说本来对佛菩萨没有信心,而是说现在我知道佛法不是大菩萨的专利,而是像我普通人都的确能做得 到的/见到效果的。比如,我发觉自从有所觉悟之后,三毒已在我生活中逐渐消失,心里也没那么多执着放不下的,自然能远离烦恼,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但也知 道修行成佛道路还遥远。

...

April 25, 2013, wrote to my mom explaining what "Hinayana" practice is about:

在第二篇文章有讲过:

"有很多人以为‚无我‛是一种修行的成就,比如修法修到没有‚我相‛的执着,当然这也很重要,这是一种修行的成就,但佛陀在这部经所讲的‚无我‛并不是一种成就,而是一个‚法印‛ — 对于一切法本来就无我,本来就无能觉者/所觉的对立,无见者/听者/行者! 在听声音时一直以来就只有声音,没有闻者,没有‚我‛,本来就如此,也不用去‚消灭‛一个‚我‛,因为本来就没有一个‚我‛可以消灭。 这是要体悟出来的,不是一种修行达到的成就或境界。如果没有真正的体悟,无论如何修也无法达到自如。所以‚无我‛不是一种成就或境界,法本无我,本就如此。"

小乘由渐修法定慧双修,到后来征悟人我空,如我第二篇文章,到那个程度就已经不需要入定才体会忘我和身心脱落。而是时时刻刻,自自然然融入法界,没有能所内外,不需依靠有为法的协助。如果只是暂时体验到身体消失,那只是入定,不是开悟。如果有第一篇文章的体悟,也可以暂时入舍身忘我的境界,但不能持续。为什么?因为身见我见未断,若了悟人我本空,自然在人常生活我相身心相都会脱落,不需打坐入定才能做到。定和慧是有不同的,都要双修。

那位十九岁的波兰人早已体悟我第一篇文章,然后找到我的blog和读了我的书,照着我的指示观修,现在已经体悟到我第二篇文章,证悟无我,身心脱落,但还没达到法我空的体悟。他的法缘深,John说"he will go far"

-----------------

14/05/2013

My mother asked me a question and I replied on the topic of karmic propensities, the way of naturalness in relation with insights.
问:

那天听VCD一首好听的歌听了2遍,结果第二天第三天这首轻快的歌都不时浮现在脑海,是否很喜欢,有住才会如此?陈老师说现在的人整天无时无刻用手机用电脑,叫你停也停不了,是否会危害修行,因为养成习性影响不染着的淸净,是否我不该玩手机上的游戏?那你们工作学习上长期使用电脑的人怎么能事了心了不成习性?你们时时听音乐不会染着吗?我不明白。

芳姨买了一本有关弘一大师的书送我,正在读,内写八关斋戒中规定不可唱歌跳舞看戏,有碍道心,均所禁止,诗词歌赋也一样,我就是爱看书,以前爱看电影,这些內容肯定跑去八识田中貯存,在家人住外攀缘的时候多机会 ,不易做到每一念都当下庄严,不染不除,你是否如此修?

有空时能否把你的体悟再写一些偈语给我读 ,与佛同在

答:

我们真如本性时时展现在每一刻,佛性即明(灵明觉体)空(性空无我),明指的是心,空指的是性。其体虽灵明却性空不可得。真如本性本来具足圆满,没有缺到什么,何须造作/修/改进?因为性本来如此,不需制造。但虽然如此,为什么会无始以来都在生死烦恼?就是由无明(不明本性+错误知见/我见),产生了造作(造作=‘业力’),所以生死烦恼从未停止。真正证悟本性,每时刻当下印证,自然无为,自然不造作。什么是有为,什么是造作?有所求是造作,执着是造作,我执是造作,对立是造作,要想分离所见之相也是造作。造作会成为一种动力,就像轮胎在转,转得越快动力就越大,如果突然间要停止,那个轮胎还是一直在转,不能马上停下来。无我是法印,一切法本无我,所以造作也本无我。如果有我,我所,那么就有一个我可以控制这个造作,如果有我来控制那么如果你一想到“我不要造作”,造作就应该马上停止。但并非如此。造作也是因缘所生法,是造作成了动力,印痕在第八识,所以会一直浮现出来。那个“想要控制造作”的念头也是一个无明/业力的习性产生的造作/我执,因为以为有我可以来控制/压住念头,所以这样是不能解脱的。我们第八识的作用就是这样,一有造作就会印痕,一有执着就会印痕。为什么听到马路的声音不会印痕,听到喜欢的歌会留下痕迹?因为有造作,有执着,产生了动力,变成一种造作的习性。如果我们不去执着,不再跟着动力/习性跑,不再推动业力,渐渐地造作的习性就会失去力量,念头就会自然被降伏。就像如果我们坐在草地上,草就会有一个痕迹(表第八识留下痕迹)。如果我们站起来了,草上的痕迹会渐渐消失,回归正常。但这样还不能解决根本无明我执的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造作的根本问题。那个根本我执也是由“造作的习性”,第八识的无明种子而生的。贪嗔痴的造作由错误知见产生,都在能所对立当中,比如:认为有“我”能取得“所要”的(贪),认为有“我”能拒绝/排除/远离“所不要的”(嗔),认为有“我”而不知“我”在“一切”外本无体(无明)。所以要解决根本问题就要见性,不是用意志力来强破烦恼/我执,这样是没有用的。

上面谈到什么是造作,现在讲“无为”和“自然”。我们证悟了本性就会体会到自然。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无为?这里讲的自然不代表“习以为常”的自然,好像每天刷牙养成习惯变成很自然的动作,或者本来不会骑脚踏车,在学的时候觉得很不自然,学会以后觉得很自然。不代表这个意识。一切所见所闻,一切的行为动作都是佛性/觉性自然妙用,都是缘起法,没有一个“我”在主宰,一切所行所闻都是解脱自由的,由因缘自然生起自然脱落。什么是无为?无为是道教/老子道德经的原理(老子提倡:“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是,佛教也是提倡无为。这个“无为”真正来说,前面要加一个字:“为”。为无为(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为不代表什么行为都不做,好像一块木头,而是说我们每一个动作,人生所体验的一切,生活处事都要无为。所谓的为无为就是一切行为,因为看破本无我,没有作者与所作,所有的本性完全展现在这一刻的行为/体验,完全不留一个“我”,这样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我所为的“无心”,并不只是没有分别善恶的念头,而是“无我”(没有我的感觉,但是暂时忘我的无心不代表已经证悟法印之无我,若证悟以后,日常生活自然就无心,所以“体验”和“体悟”是不同的)。要无心,无为,才是“全性即修,全修即性,性修不二”。比如:如果在念佛,所有的本性,都展现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里面,没有作者/所作,没有能所,没有内外,全宇宙都在念阿弥陀佛的这一念。日常生活,走路吃饭做事等等也能如此。这样才能动静一如。所以无为不是消极的理想,不能错解。

现在对无为和自然有了一些了解,但若还未见性,就一定会觉得做不到,或是很遥远,不可思议。很多人都想,“我要放下”,“我要解脱”,但往往都不能做到。根本我执的无明是需要“悟”出来的,要启发智慧,觉悟,才会自然“看破”,“放下”。消除无明的方法,不只是“不要去想它就可以了”。就比如一个人以为黑天暗地的房间里有魔鬼,要去除这种错误见解的究竟方法不是叫他“你不要去想魔鬼,你要放下魔鬼”,而是要把电灯一开,马上他就知道本来就没有魔鬼,觉悟到自己的无明知见是没有根据的,何须恐惧。所以要破根本我执,若要超越人我和法我的执着,唯有产生般若的智慧,需要觉悟,看破本无我,就像电灯一开,一切就解决了。若了悟空性,大部分的我执就会消失,但初悟还会留下细微的迷惑,只有佛位才超越一切惑。了悟人法二空,一切念头一切万法都是清静觉知与无体虚幻的,本无生住灭,方所不可得,犹如梦幻泡影,缘起即生缘尽当了,一切所念,所见,所闻,所行,都像水中画画,了了分明地显现却不留痕迹,相皆空明。若有造作也能自然解放。这时一切自然显现自然化解,没有执着何须放下?也不用去“放下”。

所以,虽然我讲到无为,自然,但这是比较适合悟后起修。如果一开始就想要“一切行自然”,“本性具足不必修”,“不要有为,什么都不要做,也不必修,只是让念头自然生自然灭”,很容易就变成世界上最懒的修行人。解脱圣者是念念寂灭无为,他却是念念相续造作不间断,但误以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修的就是“无为法”,其实只是妄想一堆,这是很可悲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我执未除,所以一旦放松,很自然就被造作的习性控制住了。但如果已经悟到空明智,性相一如,无为法对他来讲很适合。而且不必教,他也会自然而然进入无为法的修持,因为有为法(有所造作的修持方法)已经不再适合他了。若还未证悟,基础法还是很重要的,要每天打坐培养定慧,虽然还是在家人,最好还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攀缘,人身短暂,难遭遇而很快消失的修行因缘要非常珍惜,在日常生活也要保持觉照,多修法定心,观照本来面目,反闻闻自性。修行是要一点一滴修来的,不要想跳级。但若像我一样如此观修,并非渐修的次第法,可以比较迅速与直截了当地证悟本性,这几年来接触到我所分享而证悟的不只一两个,已经好几个了。

首先要体悟觉性,如我第一篇的文章,修法时可以观行:“未生我以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念头未生以前,谁在知”?这个问题不是思考所能答的,而是要反闻闻自性,证悟了才知道,课本的答案没有用,我在这里描写的也没有用,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才有用。如是观修一阵子,有一天突然妄念不生,就觉悟到自性即遍满一切的本觉,是自己存在的本生,不再疑惑。再来,要再观修,觉悟而破除能所见,而且进一步要看破人我见,可以观修婆酰迦经,这时就会体会到楞严经所讲的,五蕴即佛性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迷时幻相,悟时真心,性相一如。再来观修看破法我见。其实若对无我的体悟已经够深以后,静坐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修”就是在日常生活(不管是在走路,看东西,讲话,看电视,做事,等等)的印证,每时每刻都要完全地开放,完全地活在每一个行为(就如我讲的:“没有作者与所作,所有的本性完全展现在这一刻的行为”),每一刻的体验,而没有我。未悟时也要面对人事物,悟后也要面对人事物,那么悟后有什么不同?若有智慧,整个宇宙在面对,没有“我”在面对。跟别人讲话时没有“我”在跟“别人”讲话,只有一整个行动,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时应该多修慈悲喜舍,把所懂的佛法贡献给别人,这样才福慧双修。但静坐还是非常有益的,所以佛陀悟后还是天天打坐。我也是尽量抽空打坐。

| | edit post